
新聞詳情
警鐘消防
金融創新為汽車金融增添活力
發布時間:
2014-02-13
汽車金融雖然在國內僅僅發展了10余年,但作為產融結合密切的行業之一,其發展已較為成熟。截至目前,國內已有包括中外合資、外商獨資等不同股權形式的汽車金融公司18家。有消息稱,北汽福田汽車(600166,股吧)股份有限公司正著手發起成立汽車金融服務有限公司,進一步發揮金融服務的優勢來促進福田汽車的銷售,提升產品的行業競爭力。
汽車行業加強售后市場增值服務發展
數據顯示,我國整個汽車經銷商的利潤在1985年有77%來源于新車銷售,而到了1991年,新車銷售的利潤占比從77%下降至25%,變化速度與幅度非常大。面對日益增長的銷售壓力,如何保持穩定且有增長的利潤水平是經銷商關注的重點,越來越多的汽車公司將目標轉向發展銷售后的汽車服務市場,以此作為利潤的主要增長點。
韓國汽車進口經銷商協會執行董事總經理尹大成(Daesung Yoon)曾指出,后市場的盈利能力很強,在汽車行業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很多的品牌也逐漸地向后市場轉移,開始直接和間接地影響汽車銷售,也逐漸影響了行業的結構。
龐大汽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龐慶華在參加第四屆全球汽車論壇時就表示,從經銷商創新服務品牌到經銷商自主創新增值服務,經銷商逐步發展壯大,售后服務成為汽車銷量價值鏈上至關重要的一環。對于汽車經銷商來說,汽車后市場的實質就是實現增值服務。經銷商不再依附于汽車制造商的返點獲取利潤,而是靠自己的增值服務取得利潤最大值。
不難看出,金融與汽車的跨界滲透結合,助力了行業的跨越式發展,從2010年開始,國內汽車金融公司成立的速度逐步加快。有業內人士表示,汽車行業的銷售基本已不再是主要的利潤增長點,而注重提高用戶體驗,提升服務水平至關重要。目前來看,約七成的汽車公司認可服務已成為汽車銷售的利潤關鍵點。
金融創新為汽車金融增添活力
經過了幾年的發展,國內的汽車金融公司已成為內控運營相對完善、模式成熟的服務機構,中國汽車金融的市場規模也從2001年的約430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近4000億元,10年間規模增長了近10倍。銀監會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李建華于去年的陸家嘴論壇(官方站)上也肯定了汽車金融的發展成果,他表示,截至去年上半年,汽車金融貸款已達1295億元,幾近整個汽車消費的半壁江山。
大眾汽車金融(中國)有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兼總經理科瑞爵指出,汽車金融在汽車集團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由過去單一提供融資服務,發展為涵蓋多種服務的業務形態,刺激并有力地支持了汽車銷售。相對于僅提供車貸業務的銀行,汽車金融公司能夠全面了解汽車客戶的多元化需求。
德勤于今年1月發布的《2014中國汽車金融報告》中表示:“研究表明,汽車生產環節只創造了約30%的利潤,而流通和售后服務環節卻能帶來約70%的利潤。汽車金融服務是汽車產業價值鏈上最具價值、最有活力、也是在中國最具潛力的一環,其發展對汽車業和汽車消費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p>
資金與技術是影響汽車產業發展的兩個重要因素,作為生命周期較長的消費產品,汽車金融能夠在購買、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提供金融支持。因此,未來汽車行業通過高度成熟的汽車金融尋求支持將成為趨勢。
汽車金融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汽車金融未來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目前,中國市場的汽車金融滲透率約為16%,而相比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覆蓋面達到了70%~80%,仍有很大的差距及發展潛力。
對此,科瑞爵也表示,印度作為發展中國家,其滲透率也已超過了60%,由此來看,中國汽車金融市場的滲透率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拔覀兒芨吲d地看到,隨著政府支持及持續的變革,中國的汽車金融市場正變得更加開放、更加規范。例如汽車金融公司的資產支持證券已得到有關部門批準,這便是一個非常積極利好的信息,從汽車金融公司到經銷商和客戶都準備好迎接一個更加成熟健全的市場?!笨迫鹁粽f。
《2014中國汽車金融報告》中提及:“在中國,汽車行業已經逐步邁進"網絡時代",雖然互聯網金融并非近年來興起的新詞,但在汽車金融的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尚有巨大潛力。這一趨勢將吸引新的資本投入,使互聯網金融平臺成為汽車金融的主體?!鳖A計未來汽車金融服務也或將與互聯網的結合更加緊密。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電子商務以及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理念正逐漸發生著變化,汽車金融也應順勢把握機會,運用好互聯網技術,將更多的信息轉移到云計算系統中,更好地管理企業的資源與信息,切實滿足客戶多樣化的服務需求等。
在汽車金融不斷發展的同時,其存在的問題仍不容忽視。信用制度的建立一直是消費金融領域的重要一環,建立全國層面上個人信用機制對于進一步完善汽車金融服務具有重要作用。另外,目前80后、90后已經逐漸成長為購車的主力軍,這一人群易于接受新興事物,對于金融產品的需求也不同。不斷推陳出新,提供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差異化汽車金融產品是汽車金融服務機構一直需要思考的問題。
--摘自“金融時報”